狂犬病又名“恐水癥”、“瘋狗癥”,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,臨床表現(xiàn)為特有的恐水、怕風、怕光、恐懼不安、咽肌痙攣、進行性癱瘓等癥狀。
傳染源
主要是犬。此外,其它家畜(貓、豬和牛、馬等)和野生動物(蝙蝠、老鼠、浣熊、臭鼬、狼、狐貍等)可以傳播。
傳播途徑
主要是被帶有狂犬病病毒的動物(如患狂犬病的犬)通過咬傷、抓傷,舔舐傷口或粘膜而引起感染;在特定條件下亦可通過呼吸道氣溶膠傳染。
潛伏期
一般為2~8周,長者可達一年以上。
易感人群
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。與動物(犬)接觸機會多的人,如獸醫(yī)、犬類飼養(yǎng)或屠宰者、兒童、獵手尤其容易感染。
臨床癥狀
主要表現(xiàn)為:
1.被咬傷傷口或周圍感覺異常、麻木發(fā)癢、刺痛或蟻走感。出現(xiàn)興奮、煩躁、恐懼,對外界刺激如風、水、光、聲等異常敏感。
2.“恐水”癥狀,伴交感神經(jīng)興奮性亢進(流涎、多汗、心律快、血壓增高),繼而肌肉癱瘓或顱神經(jīng)癱瘓(失音、失語、心律不齊)。
被犬、貓等動物咬傷、抓傷后處理
擠壓傷口,同時立即用肥皂水或大量清水對傷口進行徹底清洗,再用75%酒精或2-3%碘伏局部消毒;然后趕緊到就近的醫(yī)院進行進一步的傷口處理和疫苗注射。
傷口不宜包扎、縫口,開放性傷口應盡可能暴露。如果傷口較深必須包扎縫合,則應保證傷口已徹底清洗消毒并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。
預防
1、管理傳染源:主要犬類的管理,包括捕殺野犬、拴養(yǎng)及免疫家犬;
2、及時進行傷口處理:被犬、貓等動物咬傷、抓傷后,要及時對傷口進行沖洗、清創(chuàng)、消毒等傷口處理。
3、預防接種:被犬、貓等動物咬傷、抓傷后,除及時進行傷口處理外,還需及時進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種,必要時在傷口附近浸潤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。對獸醫(yī)、動物管理人員、獵手、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觸狂犬病毒的人員應作暴露前免疫,并定期檢查抗體滴度。